股票投资难题:路径难依赖

在A股,投资者不断犯错,被一个个概念吸引着跑。一个公司退市了,不妨碍大家追捧另一个垃圾。在港股,人们也会被一个个老千困扰

从长远来看,资本市场的确可以自清,问题在于泥沙澄清之时,损失已无可挽回。而在接下来的投资中,以前的损失又没有什么警示用,类似的戏码继续上演。

指望市场监管者加强准入门槛,为投资者选出好公司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监管者当然希望有好公司上市,共同维护一个好市场,但问题是IPO资料只能展示一个横切面,很难弄清有没有造假,很难评估未来会怎么样。正因为不好评估,所以成熟的资本市场,会将选择权交给市场,让市场说了算。

市场的确说了算。市场淘汰了很多企业,有很多上市公司退市,有很多没有什么估值,没有什么交易。市场淘汰的情况下一般有情况:一种是造假,另一种是经营不善;或者行业波动,或者所在产业被历史淘汰,即使是卓越的管理者优良的企业也没有办法。

如果是经营不善,市场按照上市公司一个一个季度的数据,来变化对它的估值,就是结果不佳投资者也无话可说。如果是造假,市场很难准确反映准确估值,因为准确信息是被蒙蔽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不少公司被质疑,但依然在某个阶段拥有高估值,股票有上佳表现。

港股倾向于让投资者自己发现,所以会发很多股票,大多数公司估值不高,投资者已经默认为某些公司有造假嫌疑,将造假成本算在了发行估值中。

投资者发现股票不行,是以损失资金为代价的。一个上市公司和另一个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两个投资标的。一个投资者给了A公司差评,这个差评无法作为投资B公司的参考,只能作为投资A公司的参考,可是A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这跟商品消费很不同,商品学消费都有品牌,消费者如果持续给一个产品差评,其他消费者就会引以为戒,这个品牌可能就会因此消失。比如我们到一个陌生城市去,会习惯到人多的餐馆,就是因为相信别人的选择是正确的,相信这个餐馆被多人背书,这在经济学里叫路径依赖,现在很多广告直接写明销量多少,市场排名第一等,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让消费者增加信任度。这一点在电商购物时也用得很多,很多人看评论和购买量购物,就是认可其他人的选择。

商品服务消费的损失是有回报的,尽管回报是到了其他消费者头上。而在股票市场,损失是无回报的。这有很大不同,投资者在一个公司的损失,无法为成为下一个公司投资的参考,也无法作为其他投资者的参考。

古今中外股市皆是如此,比如在A股,投资者不断犯错,被一个个概念吸引着跑。一个公司退市了,不妨碍大家追捧另外一个垃圾公司。在港股,人们也会被一个个老千困扰。

投资股票异常之难,从监管者无法挑出好公司就可见一斑。市场可以挑出好公司,但是以巨大损失为代价的,这些损失又无法成为下一个投资的借鉴。

如果强要借鉴商品消费的经验,在路径依赖中找一些投资法则,那就是尽量不要投历史有污点的公司,这就跟警察会重点监控犯过罪的人一样道理,这个群体重新犯罪的概率很大。历史声誉不佳,说明管理者喜欢冒险,希望突破规则,漠视其他人利益,这种性格其实很难改变。问题累累的公司,习惯性的还会有问题,喜欢逾规的管理者,做了新事业也照样如此。

失败各不相同,但成功有些相似。成功的投资标的,和商品消费就有些类似,他们被众人背书,认为是好公司的,他们经过市场检验,至少排除了造假的风险,而历史业绩又说明他们管理上也靠得住。这些公司并不多,故而异常可贵。

(念念有余,证券时报记者)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