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融机构助力实体经济全面开花 打造支持企业发展全产业链

采访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

◆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相关部门负责人

◆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 陈金华

◆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王云飞

公司业务部高级客户经理 邹青

◆光大银行南京分行公司部总经理 徐悦

◆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总经理 姜波

◆南京银行总行小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 耿毅

◆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 施海阳

小微企业金融部负责人 盛广恒

◆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蒋颖飞

2017年4月,联合国第74次全体会议将每年6月27日定为“中小微企业日”;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019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对外宣布,将今年定为江苏“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同时列出了具体行动计划和重点工作内容,希望实现民营和小微企业“受益面明显拓宽、融资成本有所下降、金融服务中小民企精准性显著提高”三大目标。

显然,“服务中小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已成为上至世界经济下至地方经济工作的核心着力点。

为了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我们的金融机构也是动足了脑筋,从监管机构到商业银行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开发的各项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贯穿企业生存发展的完整生命周期。

监管层声音 >>>>>>

加强指导 多方协作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环境

记者:作为管理机构,过去几年里在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企业,助力经济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南京人行:(一)强化政策工具运用。一是贯彻落实定向降准政策,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5次下调部分或全部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计释放省内法人金融机构资金1291亿元,我分行督促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利用降准资金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加强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运用。先后在苏州和南京开展“小微e贷”金融产品试点。2019年5月末,全省再贴现限额297亿元,余额295.12亿元,限额使用率为99.37%;支小再贷款限额242亿元,余额236.27亿元,限额使用率为97.63%,在全国位于前列。(二)加强信贷政策指导。一是联合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五大专项行动计划”,其中,2018年10月份开始,组织全省银行机构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民营和小微企业 “金融惠企大走访”活动,深入融资困难企业一线,截至2018年底,全省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7.01万家,为2.84万家企业提供了融资解决方案。2019年4月,继续在全省开展“金融服务万户行计划”,首月走访企业突破3万家,为1.35万家企业提供了融资解决方案。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企业融资中的堵点和痛点,解决实际问题。(三)引导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目前省内已有13只支持工具顺利落地,创设风险缓释凭证19.3亿元,支持发行债券51亿元。(四)深入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积极宣传推广 “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省累计通过平台促成应收账款融资2.73万笔,融资金额1.4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7.36%和17.01%,融资笔数和金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一是协助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2.56万家,核准接入各类金融机构175家,上线金融产品890项。累计发布融资需求60343笔,涉及金额6994.02亿元;撮合成功获批授信共计48666笔,涉及金额6329.49亿元。二是发挥发改、工信、工商联等桥梁作用,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2018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组织各种形式银企融资洽谈活动454余场次,涉及企业1.56万家,融资需求超8000亿元。(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月25日顺利完成全省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七)在苏州市探索开展征信体系试验区建设。与苏州市政府共同培育国资背景的苏州企业征信公司,初步实现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发展模式。自2014年成立以来,苏州企业征信公司归集全市78家政府部门的中小微企业相关信息,为超36万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采集信息1.71亿条。(八)持续发挥企业综合系统在促进融资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分行于2010年自主研发了江苏省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9年5月末,共为184万户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累计促成30余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贷款余额4.40万亿。

苏州人行:我中心支行在总分行指导下,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强化政策落实传导机制,创新央行政策资金使用模式,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形成了“再贴e”、“小微e贷”、“创e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党建联建”等服务品牌,主要做法包括:(一)建立“再贴e”量化评分模式。目前,再贴现量化管理模式已在全省推广运用。2018年1-12月,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办理的再贴现业务中,贴现企业为小微型的5374笔,金额113.72亿元,占比分别达到87.06%和85.7%。(二)全力打造“小微e贷”服务品牌。“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苏州市政府打造的互联网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已经达到36000多户,其中88%的注册企业为小微企业。我支行将再贷款资金与“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有效对接,由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提供再贷款资金,以苏州辖内6家主要法人银行机构为发放载体,统一打造“小微e贷”服务品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生产流动性资金需求,单笔贷款金额不超过500万元,利率不超过5.75%(首贷户不超过4.95%)。“小微e贷”项目于2018年8月24日正式启动,至2019年4月末已发放22.15亿元,支持户数达到1051家,户均贷款210.8万元。(三)增强对创业就业类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一是拓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渠道,搭建了“苏州市创业担保贷款公共服务平台”网站。至2019年4月末,“苏州市创业担保贷款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用户7184人,发布有效需求2898项,解决需求2294项,需求解决率79.2%,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7亿元。二是畅通审批部门信息共享通道,实现了“三个一次”的高效服务,即申请材料递交一次,客户经理调查一次,贷款客户签约一次。三是扩大创业贷款覆盖人员范围。为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群体,我支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扩大政策覆盖面,重点增强对下岗失业和贫困人群的支持。从贷款人群来看,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01笔,就业困难人员192笔,这两类人群占比达86.9%,真正起到了普惠金融的服务目的。三、有效依托银行间市场,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2018年1-12月,苏州全市民营企业共发行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105.3亿元,居全省前列。

总结经验 积极行动

继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量

记者: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目前金融机构在服务企业时,是否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你们打算如何应对和解决?

南京人行:一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二是一些配套机制仍不完善。如担保机制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等。三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记者:在引导银行服务企业,助力实体经济上,贵行后续还有哪些新的规划和布局?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

南京人行:一是切实用好人民银行系列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定向降准政策,督促法人机构将释放资金用于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央行低成本资金流入企业。发挥央行资金辅助管理系统作用,提高再贷款、再贴现使用管理效率,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小微e贷进一步拓展至全省范围,并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提升民营小微企业票据融资便利性。二是继续组织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主要包括三大行动计划:一是金融服务万户行计划。全年力争走访企业户数突破10万户,其中无贷户企业数量占比不低于50%;二是金融惠企降成本计划。力争年末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成本较年初有所下降;三是金融支持中小民企计划,力争年末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幅稳步上升。三是加大金融机构推动力度。鼓励商业银行给更加熟悉企业经营情况的基层行更多自主决策权。通过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支持、完善奖励机制、安排专项费用、绩效考核倾斜等方式,提高基层放贷积极性。四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金融支持实体企业的措施及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按月编辑《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月报》,并广泛宣传,以促进各地各部门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启发借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更好地推动金融服务企业质量的提升。此外,继续创新开展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加强征信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征信机构专业水平,推动征信数据、产品在金融及社会治理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征信体系建设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效能。在省级层面和具备条件的常州、泰州等地参考借鉴苏州模式,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的信用融资和征信服务模式,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市场化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地方征信市场。三是进一步依托企业综合系统,结合实际地推动地方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四是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深入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宣传和平台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渠道不断丰富、融资规模稳步增长、企业商业信用环境持续优化等目标,促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苏州人行:下一步我中心支行将严格落实深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各项政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配套支持。一是持续做好央行政策支持工具的创新运用,加强与地方企业征信服务公司的合作,结合民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再贷款资金的精准支持。二是扎实开展好“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切实推进金融机构实现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面、提质、增效。三是充分发挥征信体系建设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积极争取“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国家实验区”落户苏州,实现征信数据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作用。四是加大对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配套的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支持。

商业银行动态 >>>>>>

产品优化 服务升级

金融助力实体迎来百花齐放

记者:贵行在服务中小企业,助力实体经济上有没有什么创新举措,新打造了哪些产品或服务?近年来的大致运作情况如何?

陈金华:目前我行小微贷款余额超3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超过5000家。针对小微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我行搭建了“一个平台、三大产品体系”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其中,“一个平台”是指集“便捷开户、公私联动、财务管理、理财融资、小微e管”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工银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为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三大产品体系”则是指围绕小微企业的成长周期,提供包括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类的“网贷通”以及“线上供应链融资”在内的多款线上融资产品。截至5月末,我行经营快贷已累计为全市约1.1万户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主动授信67.7亿元,有效支持了南京小微企业发展。

王云飞、邹青:我行相继上线推出了线上优贷通、线上税融通、线上抵押贷等三大线上融资“拳头产品”。其中,“线上优贷通”产品具优势在于额度高,单户最高授信300万元;期限长,客户最长可用5年;利率低,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利率4.57%-5.44%。“线上税融通”具有纯信用、全线上、流程快等特点,单户最高授信100万元;推广期内年利率仅4.57%-5.44%。“线上抵押贷”业务通过“大数据”模型实现快速房产评估及贷款申报流程,最高可贷到评估价七成额度的贷款。截至目前,交行江苏省分行小微业务线上产品客户已超2000户,贷款余额近10亿元。

徐悦:截至2019年3月末,我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31.82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12.61%。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行推广小微信贷工厂。信贷工厂是我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的特点,设置的有别于大中型企业的一种业务操作流程,按照“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投放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风险分散化”的原则,完善内部业务流程,推行专家审批制度,提高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

姜波:今年以来,分行重点推广“房抵点易贷”产品,为小企业客户带来“5分钟申请、1小时自动审批、0房产评估费”的全新申贷体验。截至5月末,分行已累计向购买小微园区厂房的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3亿元。另一方面,探索产业链金融。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定制化、批量化、平台化服务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客户,特别是涉及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小微企业。今年以来,新合作支持产业链金融项目16个,新投放贷款超1.56亿元。

耿毅:我行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和优化,简化信贷流程,形成“鑫活力”、“鑫智力”、“鑫微力”、“鑫动文化”和“鑫星农业”五大金融服务品牌。我行还于2016年初启动了“鑫伙伴”成长计划。截至目前,共认定2112户“鑫伙伴”客户,在各地获得了良好口碑与市场效应。我行还先后引进30多项外部大数据资源,搭建了“鑫航标”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完善客户全息风险视图,实现多渠道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估小微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

施海阳、盛广恒:我行积极运用“房抵贷”“、“”房贷通”“、“年审制”等拳头产品,解困民营小微企业;同业首推“平台金融”业务模式,持续丰富小微企业“网络贷”系列产品,小微企业 “电商贷”、“创业贷”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广“苏科贷”产品服务初创期的科技型小企业。

蒋颖飞:我行今年完成了普惠金融业务架构调整,建立起覆盖一级分行、辖内二级机构及网点的普惠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2018年联合江苏省税务局,推出了首个线上获客产品——中银税贷通。运行近一年来,已累计批复124家企业,累计授信金额3.38亿元。2019年创新投产“中银征信e贷”产品,上线2个月以来,已批复客户21家,批复金额6568万,授信余额4450万元。近年来还相继推出“中银苏贸贷”业务、“中银工会创业贷”,创新升级“村村通”、“SIP模式”等三农、科创领域服务产品。

全流程 多层次 新模式

银行机构打造完整服务产业链

记者:贵行面向企业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分别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哪些具体环节?请结合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详细谈谈。

陈金华:对于产品、技术和理念先进,有巨大成长性的初创期企业,我行适时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在通过“小微创业贷”给予企业债务融资的同时,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对于成长期小微企业,我行主要推介有市场竞争力的如网贷通、电子供应链融资和小微购置贷。对有核心企业交易的小企业量身订做电子供应链融资方案,通过类似“应收账款贴现”的模式,便捷高效的发放保理融资,提高客户体验度。对于有购买机器设备和厂房、办公楼的小企业提供最长10年期的小微购置贷融资。对于成熟期的小企业,我行会提供传统类流动资金和中长期贷款。

王云飞、邹青:首先是高效的结算服务,业务品种包括但不限于转账、汇票、支票、本票、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人民币结算服务和外币汇划、进口代收、结汇、售汇、付汇等国际结算服务。其次是及时的信贷支撑,企业初创期,可以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及链属企业金融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聚焦重点市场、锁定核心企业,获得生存发展必须的融资支持,迅速做大;企业成长期,能够针对企业日常营运资金需求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针对企业贸易往来需求提供贸易融资服务,针对企业集群打造需求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企业扩张期,能够针对企业新建、扩建生产线等项目建设需求提供项目贷款支持。

徐悦:我行深耕供应链金融业务。一是积极拓展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小微企业;二是与政府机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将批量获客和风险分担有机结合,增加小微企业的征信,缓释融资风险。开展与江苏省再担保集团、原担保公司、政府共同搭建的“政银担”业务,营销“政采易”“税贷易”“网贷易”等非抵押类特色产品;三是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按照“多渠道、批量化、低成本”原则,重点拓展在线供应链融资;四是利用“阳光融e链”品牌优势,深度挖掘特惠商户上下游客户,批量导入供应链民营客户。

姜波:我行针对成长期小微企业,大力推广 “创业助力贷”、“双创菁英贷”;针对成熟期实体企业,推出“厂房按揭贷”,鼓励小微企业购置厂房从事实体经营。此外,为方便小微企业注册公司营业执照,分行联合工商部门共同推出“工商注册直通车业务”,为小微企业注册公司“不见面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为降低小微企业资金结算成本,分行推出“结算赢套餐”服务,只需象征性缴纳一点年费,即可享受全年汇款手续费全免,减少了日常资金结算成本。

耿毅:我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不同环节,提供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不同产品;围绕大中型民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服务需求,开发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跨境金融、现金管理等交易银行四大产品线。一是为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小企业,中大标”资金需求,创新推出“鑫采购”标准化产品。二是针对积极纳税的小微企业,与税务机构合作推出“鑫联税”产品。三是结合互联网大数据,运用场景化思维,打造如“企e贷”等线上标准化产品。四是进一步将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阶段前移,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

施海阳、盛广恒:目前,我行已构建起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色产品体系,与同业其他产品相比,房贷通产品具有贷款期限长、押品范围广、还款方式丰富、手续简便、审批速度快、额度高等优点。二是积极运用“苏科贷”做好小微科技金融业务的渠道建设。三是运用“小微企业创业贷”普惠创业客群。该产品明确服务对象为 “成立半年以上但不足五年的,符合当地政府创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主)”,授信申请客户均由当地人社局、财政局审核后统一推荐,还款方式灵活。

蒋颖飞:针对科创型企业,我行2014年创新推出“SIP模式”,截至今年5月末,已累计为901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100亿元的授信。针对“三农”客户群体,通过创新升级“村村通”产品“输血”村级集体经济,截至今年5月末,已累计授信33.44亿元。针对外贸小微客群,创新推出了“中银苏贸贷”业务,运行近半年以来,已为27家客户累计批复逾1.1亿元的信用总量,授信余额达6130万元。针对“双创”客户群体,我行联合市总工会、紫金保险共同推出“中银工会创业贷”。

强化考核 推动创新

引导更多资源流向小微企业

记者:目前在服务企业时,是否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助力实体经济上后续有哪些新的规划和布局?

陈金华:主要难点和问题有: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对小微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微企业影响尤为深远。二是信息不对称,该难点在小微信贷业务上尤为突出。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对外信息披露较少,财务、纳税等信息缺乏透明度,银行作为借款人无法了解到企业真实情况,信贷投放偏向谨慎,导致信贷投放效率较低,企业无法及时获得银行融资。三是缺乏有效担保。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类银政合作产品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该类贷款一般额度较小,不能完全满足部分成长期企业需求。在后续对实际经济支持上,我行主要有以下几点布局:一是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投放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生消费类实体企业。未来五年计划向小微企业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信贷支持。二是推动产品创新,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一方面继续做深做优小微创业贷等政银合作产品;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小微信贷产品线上化产品创新。三是继续完善创新信贷管理机制,提升贷前、贷中和贷后各环节信贷经营水平,打造专业化高质量服务团队。

王云飞、邹青:未来我行将持续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宗旨,加强定价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监管要求,确保控制精确,加强普惠客户全面服务;从客户关系管理着手,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搭建基于客户视角的金融产品超市,满足普惠客户开户、结算、代收、代发、代缴、理财、融资、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站式金融需求;与此同时,积极创新存款类、结算类等不同种类产品体系,并加强小额线上产品开发推广,增强普惠金融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服务能力;在传统金融服务基础上,研究探索为普惠客户提供孵化、咨询、投资理财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徐悦:我行今年为经营部门下达了30亿元的民营企业贷款增量指标,并纳入对经营部门的平衡计分卡考核。对于未能完成民营企业贷款和制造业贷款指标的经营单位,先进集体评优评先采取一票否决制度。确保民营企业增速不低于分行各项贷款增速。

姜波:目前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遇到主要问题有:一是风险成本高,小微企业规模偏小,商业模式单一,可用作担保和抵押的资产不多、经营风险较大;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银行缺乏对民营企业信用状况全面、系统性的了解,双方建立信任的成本较高。下一步,我分行将更加主动适应新趋势,加快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金融上的应用,如仿真模拟线下人工操作思路,通过IT平台在线化服务小微客户、数据平台自动化及风控平台数据化监测,降低风险成本,推进小微企业“易贷、多贷、快贷、轻松贷”。

耿毅:信用类贷款发放的基础是对企业信息的完整掌握和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准确判断,银行需要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挖掘。但当前大部分数据,特别是公共数据零散于各职能部门,如税务、社保、进出口等,很多公共数据不开放,或只能单一渠道获得,难以有效整合,银行难以准确的对客户做出研判。只有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开数据互联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通过金融科技引领加数据驱动,对内赋能业务,对外便捷客户,才能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下一阶段,我行将进一步开发实体客户,深入推进公司业务实体转型“1+3”行动计划,联动支持大、中、小型企业客户。普惠金融方面,计划以“专业经营、特色鲜明”为核心,依托标准化产品、批量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三驾马车”,打造“小前台+大后台”的特色经营模式,高效响应市场需求,整合交易及流量数据,拓宽拓深经营空间,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普惠金融品牌效应。

施海阳、盛广恒: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在金融基础设施及机制建设,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信用体系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探索推动金融同业广泛开展合作新模式,通过银保合作、统贷管理等模式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范畴。二是民营企业自身也要积极转型升级,更加专注主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制度建设、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进一步对于国家战略领域、重点行业的优质民营企业,通过顶层设计、专项资源、专项产品和审批绿色通道等措施,助力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对于遇到临时性困难的大型民营企业客,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评”的差异化信贷政策,持续完善大型民企纾困的评估、决策机制,精准助力民营企业“克难”、“除障”;对于供应链条上下游优质中小微企业,着力于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供“管家式一站式金融服务”。

蒋颖飞:目前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最大的难点与痛点仍然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较为普遍,信息透明度不高,同时随着经济复杂化程度增高,愈加导致信息不对称风险增加。目前随着内外部大数据的整合应用,这一问题正在逐步缓解,但从整体来说,对分散在商业银行内部、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挖掘与整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信贷领域的信息化短板亟需补齐。随着金融科技在我国的纵深发展,为重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提供了有效路径,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我行将坚定不移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速金融与科技金融融合步伐,推动普惠金融作业模式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记者 赵琦薇

编辑:newshoo